紫光的半导体产业布局,国产集成电路航母正式启航
发布日期:2018-01-31 浏览次数 212
导读: 近几年,国内半导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,众多企业如雨后春笋,争当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先锋。
近几年,国内半导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,众多企业如雨后春笋,争当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先锋。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的趋势下,涌现了一批半导体先驱,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紫光集团。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,在国家以集成电路为发展重点对象的时候开始发力,以“国际并购+自主创新”为双轮驱动,确立了主导为集成电路,逐步向泛IT、移动互联、云计算与云服务等信息产业核心领域集中发展的战略。
一路收购与合作,跨向手机芯片领域
2013年,紫光集团打响了进军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惊艳一枪——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展讯通信,向“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”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又近了一步。收购展讯可谓是弥补了公司在射频芯片领域的不足,因为展讯通讯主要有基带和射频两大类芯片产品,芯片主要有集成度高、性能稳定、可靠性好、成本低的特点,基带类芯片是公司通过多年自主研发的成果。
紫光收购展讯,不仅一步跃入集成电路产业,随后一年智能手机的销量大增,也让展讯收益颇丰。而且从后期的拓展海内外市场,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证明了清华紫光当时眼光的独到。
展讯被拿下不久,中国功率放大器、蓝牙与FM芯片领导供货商锐迪科又被紫光斥资9亿美元拿下。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收购,对双方甚至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都尤为重要。锐迪科和展讯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有效协同,将显着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移动通信芯片领域的市场地位。
2014年8月,Intel在移动4G上犯下重大失误,向紫光集团旗下展讯、锐迪科投资人民币 90 亿元,双方将联合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手机解决方案。2017年推出的,使用Intel X86 Airmont 架构的14nm展讯SC9861G-IA芯片,就是双方的合作成果。
可以说,正是有了紫光集团整合了展讯和锐迪科,Intel的投资、先进架构、制造技术才会与紫光合作。这一连串的事件说明了紫光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道路上初战告捷。
布局存储,目标指向未来
紫光在收购了展讯和锐迪科之后,就打起了存储产业的主意。但是对西部数据股权收购,以及入股矽品、力成和南茂都遭到失败之后,紫光开始了与国内企业联手的方式,进军存储产业。2016年7月,紫光集团收购了武汉新芯的大部分股权,并注册成立了全新的长江存储,将武汉新芯变成其全资子公司。该公司将以武汉新芯现有的12寸先进集成电路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,继续拓展武汉新芯目前的物联网业务布局,并着力发展存储产业。这家新企业将担负中国存储产业崛起的重要任务。
赵伟国的野心并不止于此。在Flash方面,长江存储32层64G 3D NAND芯片今年将实现量产,这会是国内存储产业的一大突破,不仅如此,紫光对DRAM也是高度关注。 曾计划整合长江存储和紫光国芯,打造一个类似于三星这样的DRAM和NAND Flash并驾齐驱的存储巨头,但结果以流产告终。
这些波折也没有阻碍紫光国芯的成长,他们计划在今年发布第四代DRAM存储器芯片产品,产品的容量更大、集成度更高、读写速度更快。
当我们再次回首,这几年Flash和DRAM价格的高涨,又一次证明了紫光眼力的老辣。而芯片只是紫光存储布局里小小的一环。随着人工智能、自动驾驶汽车、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概念的兴起,对存储的需求在未来必然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,而HHD的衰落,更是给SSD带来了巨大的机遇,这也是紫光为啥要与光宝科技合作的重要原因,与西部数据合作的紫光西数,更是紫光存储战略的重要一步棋。
对新华三的收购,也是紫光的存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。至此,紫光在存储上的美好蓝图基本完成。
国产集成电路航母正式启航
从布局上看,紫光的理想很宏伟,也体现了紫光对振兴国产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。事实也是如此,紫光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集成电路巨头,但是他们仍然在突破,在精益求精,不断完善产业链,力争打造一个面面俱到的国产集成电路航母。紫光布局的这几个领域,潜力都是巨大的,国家都很重视。站在这个角度看,紫光的未来一片光明,但是实际上困难重重。
首先是芯片方面,紫光只能在低端领域攻城略地,通过价格战挣辛苦钱,而高通、联发科在高中端大杀四方,挣得盆满钵满。而在联发科开始调整战略,主攻中低端,高通也与国内合作,拓展低端市场,这些对紫光来说,将会是重大的打击。
至于存储芯片方面,对比最近晋华项目被美光起;ICinsights总裁断言中国无法绕过三星、美光,SK海力士等企业的专利生产存储产品。这些论调从侧面证明了国产存储的举步维艰。
纵使前路曲折难行,也希望紫光能够坚持下来,成就一个“中国三星”一样的集成电路巨头,实现“中国芯”的梦想。
上一页:2018集成电路趋势如何?
下一页:2018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4510亿美元 同比增长7.5%